资讯中心

专家解读|研学旅行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作者:研学天地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0-01-08 18:36:00

研学旅行作为综合实践育人的一种新途径,符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特征,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拓展了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空间,丰富和发展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增添了新的思路和活力,必将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深入发展。

各地学校尝试开发研学旅行课程、开展研学旅行活动

2016年11月,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随后,各种研学旅行组织、基地及活动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各地学校也都在尝试开发研学旅行课程、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然而,研学旅行是一门课程吗?它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有了研学旅行,就可以不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了吗?不少学校对此认识不清,社会机构因不了解中小学校的课程设置,更是难以辨清二者的关系。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困惑进行分析,以便学校、社会更好地实施研学旅行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由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一系列改革措施相继出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研学旅行的设置就是其中的重要举措。

一、研学旅行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由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一系列改革措施相继出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研学旅行的设置就是其中的重要举措。

1.研学旅行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相关政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2001年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时国家新设立的一门必修课程,是为了克服学校课程脱离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实际的不足,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习的局面,着力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特别设立的一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曾作为课程改革的亮点被广泛关注,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2017年,教育部发布了这门课程的权威指导文件《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并将研学旅行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形式之一纳入其中。

研学旅行是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后,教育部在基础教育改革中推进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又一重要举措,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不可缺少的综合实践育人途径。《意见》明确指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要求“各中小学要结合当地实际,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

可见,在国家的政策文件中,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国家必修课程,研学旅行是一种校外教育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组成部分。

2.研学旅行符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特征

研学旅行虽然只是一种校外教育活动,但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旅行活动,而是学校组织的,有目的、有计划的集体旅行式的教育活动,并且是在真实情境下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来完成的旅行体验,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于学生的真实生活、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方式实施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一致的,都注重体验和探究,都是让教育回归到“知行合一”的本质上来。从活动或课程目标看,二者都是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发展核心素养;从活动或课程开发内容来看,二者都具有开放性,引导学生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使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从活动或课程实施方式来看,二者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从活动或课程评价方式来看,二者都主张多元评价和综合考察,提倡多采用质性评价方式,对学生的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3.研学旅行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一种形式

研学旅行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新措施,其价值追求和基本理念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一致,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纲要》没有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内容,而是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概括为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四种主要活动方式。其中,在考察探究活动方式下又列举了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研学旅行等活动形式。可见,研学旅行作为考察探究活动的形式之一,是让学生在与社会和大自然的接触中用研究性学习的形式进行旅行体验的,符合考察探究活动“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精神。研学旅行虽然不是一门独立课程,但可以按照课程的基本要素进行校本化的设计和实施,这也是提升研学旅行活动质量的根本保证。

4.将研学旅行置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现实意义

按照《意见》规定,研学旅行是一种校外教育活动。校外教育活动通常只能在节假日或放学后进行,很少有机会在正常上课时间开展,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必修课程,可以在课内外及校内外开展。研学旅行被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后就成为国家课程的一部分,可以在正常的上课时间开展。从这个意义上讲,研学旅行放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不是像某些人误解的被弱化了,恰恰相反是被强化了。反过来讲,将研学旅行置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也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增添了新的思路和活力,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丰富和发展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论和实践,促使人们进一步认识这类课程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推进中,在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中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研学旅行丰富和发展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研学旅行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活动空间、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等方面大大丰富和发展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1.研学旅行拓展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空间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直以来也在倡导学生要走出学校、走向自然、走向社会开展实践活动,但学校在实施的时候为保障安全,更多依赖的还是校内或周边和社区的资源开展活动。而研学旅行必须在校外的旅行体验中开展活动,这样学生就必须离开学校甚至是到外地去考察探究,这就大大拓展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和实施范围。学生不仅可以考察探究其他地方的特色资源,还可以考察探究其他地方的自然、人文、科技等资源。教育空间的丰富并不是指单纯数量多的自然空间或者社会空间,而是指空间中的任意一处都需要赋予内在意义或者重新经过适宜的设计,使教育价值蕴含其中,同时能适应不同学生、不同学校和地区的实际情况,即空间教育性的丰富,进而拓展多元化的研学旅行实施模式。因此,要充分挖掘不同地域特色的教育资源,将其广阔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红色教育资源和综合实践基地、工矿企业和知名院校、科技馆等场所作为让学生亲近自然、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了解国情的载体,进行研学旅行课程化的设计。

2.研学旅行增加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形式

虽然我国的研学旅行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孔子周游列国”,近代的“海外修学旅游”,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小学生通过旅行的形式进行学习在国内的教育发展史上并不多见,尤其是以国家教育政策文件的形式来规定学校实施此项活动更是前所未有。在研学旅行的开展过程中,“研学”和“旅行”两大基本要素缺一不可,“研学”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无处不在,但“旅行”却很罕见,学生对去外地旅行充满了期待和好奇,会极大地调动他们参与考察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研学旅行可称为“行走的课堂”,在操作层面极大地丰富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样式,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必将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

3.研学旅行丰富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育内容

在研学旅行中,学生要用“集体旅行”这种特殊的形式进行学习,旅行过程本身和在学校的日常学习生活有很多不同之处,由此也带来了很多与“集体旅行”这种独特形式相关的教育内容,这些内容除了能使学生增长见识、丰富阅历体验、树立“四个自信”外,旅行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集体食宿、注意人身安全、遵守社会规则、讲文明礼貌、注意保护环境等,这些都是安全旅行和文明旅行要注意的问题,是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内容。研学旅行是在真实情境下开展生活自理能力教育、安全教育、公共道德教育、环保教育等诸多主题教育的最好时机,学校要抓住这些教育契机,让学生参与研讨、制定规则、分工合作、自我管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提高教育的时效性。

三、研学旅行不能取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近几年,随着研学旅行的推进,有一些学校为了赶时髦、尝新鲜,把正常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用研学旅行来代替,这样的做法不值得提倡。

1.从活动目标来看,仅靠研学旅行难以全面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

《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是让学生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及与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并逐步提升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具有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这些目标是需要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的多个主题、多种活动方式整体设计、综合实施来达成的,并非一个主题或一种活动方式所能实现。研学旅行只是综合实践活动四种基本活动方式中考察探究活动下的一种活动形式,它强调学生在旅行中进行学习体验,对学生形成积极的价值体认和一定的责任担当意识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旅行中,学生真正能自主探究和设计制作的空间和时间有限,没有更多的机会提高自身问题解决和创意物化能力。这显然无法达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

2.从活动方式来看,研学旅行也难以承载综合实践活动的所有活动方式

研学旅行以考察探究方式为主,在研学中也可以有机融入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活动方式,但毕竟有局限,特别是社会服务一项。如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学校要和被服务单位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真正按服务对象的需求长期开展社会服务,显然,这在短暂的旅途中是很难完成的。

目前,研学旅行的课程化建设还不完善,理论研究跟不上,多方支持的保障机制还不够健全,“重游轻学”的现象普遍存在,研学旅行还远未达到预期的目标。这种情况下,更不能用研学旅行来取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四、研学旅行有效实施的建议

目前,研学旅行的实施还不够理想,原因是多方面的,最核心的问题是怎样对其进行课程化的设计与实施。

1.对研学旅行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统筹规划

研学旅行不是“说走就走的旅行”,要使研学旅行达到理想的教育目标,学校必须对研学旅行活动进行规划。研学旅行既然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对研学旅行活动进行规划时,必然要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起统筹考虑。要依据学生发展状况、学校特色、培养目标、可开发利用的研学目的地的特色资源等,对研学旅行活动进行整体设计,将研学旅行的特性和育人价值有机融入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课程要素当中,并将之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体实施方案中;还要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能力基础、接受能力和实际需要,为不同阶段、不同兴趣的学生提供合适的研学旅行线路和主题,要使研学旅行活动方案和常态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相互配套、衔接,形成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的课程整体实施方案,保障研学旅行活动的系统性和连续性。

2.研学旅行的实施要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征

如前所述,研学旅行符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特征,在实施时,不仅要体现其实践性特征,也要体现自主性、开放性、生成性特征。但是,目前不少学校开展的研学旅行中,这些特征体现得还远远不够,很多学校的研学旅行都是统一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学生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一看、听一听,没有太多自主选择和探究的空间,更不要说生成新问题。学生身处充满未知的研学旅行环境中,其好奇心、探究欲是很强的,如果还是一板一眼地做程序化安排,极有可能会打击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在国外经验中,会更多地关注旅行教育中的多样性和变化性,注重研学旅行过程性内容的弹性设置,注重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动态地自我获取经验知识。因此,研学旅行内容的设置要做到预设与生成相结合,要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让学生自主选择活动主题、自定活动目标任务,亲身参与考察探究和体验活动,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发展实践创新能力。在开展研学旅行过程中,学生会生成很多新的问题,教师要抓住每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即使当时解决不了,也可以带着问题回到学校继续去研究、去解决。

3.将研学旅行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其他活动方式有机结合

研学旅行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考察探究活动的重要形式。在设计和实施研学旅行活动时,学校应该广泛、深入地进行教育资源开发,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在一次旅行活动中设计多元化的目标和内容,设计更多实践性和体验性强的活动,不仅要让学生进行考察探究,也要为学生提供参与设计制作活动、职业体验活动甚至社会服务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实现自我管理和服务,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在旅途中进行环境卫生维护、文明旅游宣传等社会服务活动,将研学旅行与其他几种活动方式整合实施,从而实现更大的教育价值。


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青年创业大厦

手机:139-1135-8195

QQ:  460-574-368

微信号:139-1135-8195

公众号:yanxuetiandi

京ICP备1902922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