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研学旅行

中小博物馆开展青少年研学旅行策略探究

作者:研学天地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9-11-07 14:29:00

邯郸市博物馆

邯郸市博物馆

摘要:2016年教育部等部门联合推出《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 许多中小博物馆成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这给博物馆等传统社会教育机构在教育人员、教育理念、项目评估等方面带来了诸多挑战。博物馆人应积极迎接挑战, 做好承接研学旅行的工作, 如更新教育理念, 重视博物馆与学校、家庭等社会部门合作, 整合教育队伍;结合青少年不同学段的特点, 依托馆藏资源, 研发相关教育项目;充分尊重青少年的学习主体地位, 并不断完善相关评估体系等。

关键词:博物馆; 青少年;研学旅行;策略探究

基金:2017年度河北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公共服务视野下贫困县文化资源整合策略研究” (课题编号:HB17-QN017) 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研学旅行概述

“研学旅行是以中小学生为主体对象, 以集体旅行生活为载体, 以提升学生素质为教学目的, 依托旅游吸引物等社会资源, 进行体验式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教育旅游活动。”[1]研学旅行面向全体中小学生, 更是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推行的, 是站在个人成长、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提出和实施的, 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和国际意义。早在2015年, 教育部便确定天津市滨海新区、河北省邯郸市等10个地区为全国中小学研学旅行实验区。2016年11月30日, 在系统总结这些试验区经验的基础上, 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推出《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 并要求“各中小学要结合当地实际, 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 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 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 要精心设计研学旅行活动课程, 做到立意高远、目的明确、活动生动、学习有效”[2]。此后, 在河北省教育厅领导下, 研学旅行在河北省中小学校逐渐开展起来。

在2017年底教育部办公厅首批命名的204个“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3]中, 博物馆 (纪念馆、遗址类单位) 多达102个, 占总数的50%, 而其中中小博物馆占大多数。无论是从研学旅行的重大意义还是从博物馆的社会职能来看, 中小博物馆都必须做好承接研学旅行的工作。作为一项新兴事物, 研学旅行也为传统的博物馆服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中小博物馆应如何开展青少年研学旅行工作已成为博物馆人研究的重要课题。邯郸市是全国首批开展研学旅行试验工作的十大地区之一, 在配合开展青少年研学旅行工作方面做了一些努力和探索, 笔者尝试结合这些实际工作和自身的学习思考谈谈体会和感受, 以求教于方家。

二、挑战

研学旅行属于新事物且方兴未艾, 这无疑给以博物馆为代表的社会教育机构在诸多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具体的实践工作中, 笔者发现这些挑战主要集中在三方面。

1. 教育人员匮乏且理念滞后

2000年以来, 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时期, 伴随着博物馆各项业务的拓展和增长, 不少博物馆尤其是中小博物馆都在不同领域或多或少地遇到了人员不足的情况, 尤其是教育人员短缺更为明显。研学旅行的全面开展, 无疑会进一步加剧博物馆教育人员匮乏的现象。以邯郸市博物馆为例, 其现有讲解员7名, 按单人接待50名青少年学生计算, 单次最多接待350名学生。仅邯郸市博物馆周边的40多所学校内学生总数就达20余万人, 即使每位讲解员每天接待两次, 也需要将近300天才能完成对周边学生的接待任务, 而邯郸地区有100多万中小学生, 要全部完成研学旅行则需要近三年时间。因此, 博物馆亟需整合、扩展教育队伍。

与此同时, 博物馆人在研学旅行背景下的挑战还表现在教育理念滞后。研学旅行要求引导学生在参与、感受的过程中传承优秀文化, 锤炼基本能力, 提升素质涵养, 在具体的实践中, 博物馆的教育者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重视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和体验, 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有意引导每一个孩子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强化思维训练, 着眼素质培养。然而, 现在有不少博物馆仍然坚持传统灌输式的教育方式, 过分强调对知识的死记硬背, 引导或服务学生学习的意识不足;还有的过于强调趣味性, 为了游戏而游戏, 内容空洞, 知识性不足, 培养能力和训练思维的意识不够。

2. 教育项目与学生需求结合不够

研学旅行课程有着明确的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 《研学旅行服务规范》中明确指出:“承办方应针对不同学段特点和教育目标, 设计研学旅行产品;小学一至三年级参与研学旅行时, 宜设计以知识科普型和文化健康类型资源为主的产品, 并以乡土乡情研学为主;小学四至六年级参与研学旅行时, 宜设计以知识科普型、自然观赏型和励志拓展型资源为主的产品, 并以县情市情研学为主;初中年级参与研学旅行时, 宜设计以知识科普型、体验考察型和励志拓展型资源为主的产品, 并以县情市情省情研学为主;高中年级参与研学旅行时, 宜设计以体验考察型和励志拓展型资源为主的产品, 并以省情国情研学为主。”[1]

在当下具体的实践工作中, 不少中小博物馆的教育活动或项目并没有与研学旅行的需求实现结合, 这主要表现在:其一, 教育项目地域特色不明显, 不少中小博物馆教育项目同质化严重, 个性化缺失, 很多活动内容和形式千篇一律, 无法激起学生参与或者体验的兴趣;其二, 教育项目“低幼化”严重, 体验性和探索性不强, 多数内容无法满足初、高中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需求。出现这些状况的原因, 笔者认为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 对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和认知现状不了解, 很多教育者多数依然停留在“我觉得是”的主观认识层面, 因而活动内容与学生需求衔接出现偏差;其次, 博物馆教育者对本馆乃至本地域文化资源特色梳理、整合和研究不够, 导致教育项目研发不够;再次, 对博物馆教育内容和形式了解不够, 因而两者整合不够;最后, 博物馆各个业务部室缺乏统筹协调的意识, 各自为战, 很难实现博物馆综合服务能力的提升。

3. 教育评估流于形式

《研学旅行服务规范》中明确要求“承办方 (研学旅行基地) 应对各方面反馈的质量信息及时进行汇总分析, 明确产品中的主要缺陷, 找准发生质量问题的具体原因, 通过健全制度、加强培训、调整供应方、优化产品设计、完善服务要素和运行环节等措施, 持续改进研学旅行服务质量”[1], 同时研学旅行基地的准入标准和退出机制也正在完善。作为动态管理的场所, 研学旅行基地应该有着较强的自我反思、自我提升能力, 唯有如此, 才能在今后的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评估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目前, 我国大多中小博物馆只重视教育活动的开展, 弱化甚至忽视对教育效果的评估和考核, 即使偶有评估行为, 其形式比较单一, 多为调查问卷, 且为博物馆人自己组织开展的, 这些数据难免失真, 对博物馆教育发展的提升作用微乎其微, 不利于研学旅行活动取得实效。

三、应对策略

博物馆人逐渐意识到了承接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活动的挑战, 看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博物馆只有先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才能与活动有效结合。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笔者结合邯郸市博物馆的教育实践经验, 提出了如下应对策略。

1. 更新观念, 整合博物馆教育队伍

研究性学习是中学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作为必修课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 (试验修订稿) 》之中, 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 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 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 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 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由此可知, 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 是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到的科学研究方法, 获得的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 研究性学习具有重体验、重能力培养、重方法掌握和重视学习态度养成等特点。

面对这些新的教育理念, 笔者认为, “一方面我们要强化教育者学习意识, 另一方面也建议增加教育人员的培训学习机会”[5]。我们博物馆人既要通过内训和外训强化学习, 推进转变, 又要重视与学校老师的交流与合作, 在工作实践中自觉更新教育理念。如邯郸市博物馆在馆校合作方面曾多次召开中小学校长、教育主任和老师代表工作座谈会, 积极联合开展相关教育活动, 在实践中学习新理念, 践行新观念。近年来, 邯郸市博物馆在接待青少年团体参观时, 尝试改变过去单一的“我讲你听”的灌输式讲解方式, 积极采用“采访式”“问答式”“主题讲解式”多种互动方式, 注意营造学习情景, 重视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整个参观过程中来, 同时还专门针对青少年需求开展了印刷、拓印、陶艺、发掘、描绘等多种体验活动, 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着力培养其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

在转变思想的同时, 中小博物馆还应立足现状, 不断扩充教育人员。目前, 文博界很多同仁都在想方设法地向有关部门争取扩大编制, 以求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但是就目前实际而言, 向上争取编制成功者为数不多。因此, 笔者认为在积极争取编制的同时, 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寻求问题的解决。首先, 整合本馆其他部室人员临时加入教育队伍, 如邯郸市博物馆重视从“大教育观”角度出发, 重视教育协作, 在开展年画印刷教育活动中, 文创部协助画版的制作, 技术部负责录制宣传视频, 办公室负责后勤保障, 宣教部负责相关讲座及具体实施, 等等, 以发挥各部室的专业优势。其次, 争取社会人士支持, 招募社会志愿者, 纳入博物馆服务队伍。再次, 联合教育部门, 强化馆校合作。邯郸市博物馆在市教育局和市文物局的支持下, 先后在市区多所学校创建了“河北省首批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示范基地”, 会同学校老师, 培训“邯郸文化小小宣传员”, 在教育实践中共同研发、探索出满足包括研学旅行在内的多个青少年教育项目。一言以蔽之, 邯郸市博物馆通过内部协作、馆校合作、与其他社会教育机构的合作, 实现教育人力资源整合与共享, 优势互补, 目标明确, 形成合力, 为下一步全面开展研学旅行工作奠定了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2. 结合需求, 完善学段化教育项目

在更新教育观念, 有效整合教育人员之后, 我们还应该有效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需求, 开发并不断完善教育项目。笔者认为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 调查研究, 了解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成长需求。从个人成长角度而言,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语言发展、认知发展、动作和活动发展、情感与社会需求等诸多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比如, 高中生有着强烈的探知欲和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 而小学生则是以感性认识为主, 面对他们需要采用讲故事的形式开展教育活动。总之, 我们只有首先明确了中小学生各学段的特点, 才有可能采取适当的教育形式。

其次, 依托本馆文化资源优势, 开发特色项目。随着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其教育活动和项目相比之前有了很大的进步, 但我国博物馆多受“国际带动国内, 大馆引领小馆”的模式影响, 教育项目多数存在同质化的问题, 特色教育活动相对缺失。作为集中诠释地域历史文化的窗口, 任何一家中小博物馆都一定有着与众不同的资源优势和特色, 比如馆藏特色文物或者地域特色民俗历史文化, 笔者认为只有充分发挥自身的独特资源优势, 才能策划实施出独具特色的教育活动, 才能更好地满足中小学生开展研学旅行、了解乡情、县情、市情、省情乃至国情的需要。

再次, 不断丰富项目形式, 拓展相关教育内容。研学旅行具有长期性, 这就要求博物馆的教育项目形式要日益多样, 内容要不断丰富发展。博物馆的教育形式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而是可以交叉叠加的。依托同一种藏品资源, 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去服务观众。比如邯郸市博物馆推出年画展览后, 结合展览, 又开发了一系列的教育项目, 如听年画文化讲座, 看年画视频, 印年画图像, 绘年画图案, 写年画趣事, 听年画故事。面对同一层次的观众, 我们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服务形式来满足他们的实际需求, 比如, 小学高年级学生都乐意分享自己的想法, 我们可以采用演说、绘画、讲课、写作, 甚至微型展览等方式。

3. 重视评估, 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

评估是博物馆服务, 也是研学旅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追求真实有效的评估结果。笔者认为应该从如下三个方面做起:首先, 丰富评估形式, 除了调查问卷外, 还可以采用座谈交流、观众留言等多种形式, 多种形式互相补充;其次, 建议第三方参与观众调查, 这样更有利于获取真实、客观的结果;再次, 尊重学生的评估主体地位, 在学生中开展评估工作。在博物馆研学旅行教育评估中, 我们只有充分尊重并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自觉接受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并在实践中经常反思、精益求精、追求卓越, 才能逐渐获得越来越多不断前进的源动力, 进而促使教育项目健全和完善, 最终推动博物馆教育活动乃至博物馆事业的良性、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作为一项推动青少年全面发展的惠民工程, 一项关乎未来发展、民族复兴的大事, 研学旅行工作备受关注。北京、上海、陕西等省市早已迈出实践的步伐, 并且取得了一些成绩, 而河北省博物馆研学旅行教育项目研发刚刚起步, 与教育部门还处于开始接触、相互了解的阶段, 无论从合作的指导思想、理念还是从合作的内容与目的等诸多方面还存在不少错位之处, 相关需求调查和理论研究也存在很多空白, 急需重视和深入研究。因此, 尽管笔者的看法还不太成熟, 很多观点仍处于初步设想阶段, 有待实践的检验, 但今天仍然冒昧地提出, 是希望抛砖引玉, 引起更多的专家学者对于这一领域的深入研究, 同时更希望获得社会各界更多的支持和关注, 以期推动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顺利落地的同时, 也能带动中小博物馆在其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青年创业大厦

手机:139-1135-8195

QQ:  460-574-368

微信号:139-1135-8195

公众号:yanxuetiandi

京ICP备19029226号-2